Weekly Collections 13
15 min read

Weekly Collections 13

Weekly Collections 是专门针对小报童订阅者发布的内容,主要是以周为粒度跟订阅者分享我读到的有意思的文章,看到的令我有感触的社交发文,比较实用的资源等等。有价值的文章和思考值得反复看,为了方便查找,后面的编号就是本年度的第几周,例如12表示今年的第12周的weekly collection。
Weekly Collections 13
Photo Generated by Grok3

如何守护少年心气

这篇文章探讨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生活和职业中的不同心态。年轻人往往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又感到迷茫,而中年人则通过资源交换来稳固自己的地位,但也可能失去年轻时的激情。文章还提到,毕业后的几年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气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。作者认为,20-24岁是探索世界的年纪,而25-29岁则开始理解社会运作的方式,但可能会失去一些活力。文章最后强调,现实主义的武器(如金钱)对于保护理想主义的理想至关重要。

原文链接如何守护少年心气


餐饮大单品门店的时代谢幕了 - 即刻App

这篇文章讨论了餐饮企业是否应该从单一品类扩展到多品类的问题。文章通过分析椒爱水煮鱼的案例,指出餐饮企业需要根据经营条件和环境变化来决定是否扩展品类。单一品类在客流充足时有优势,但当客流下降时,扩展品类可以吸引更多顾客。此外,文章还提到除了扩品类外,还需要扩大场景和时段以增加收入。最后,文章强调了企业经营的核心是建立、保持和发挥优势,而不仅仅是品牌和认知的问题。

原文链接餐饮大单品门店的时代谢幕了 两年前,我们开始服务一个专做水 - 即刻App


找不到有价值感的理由做一件事,但又觉得这件事确实应该去做 - 即刻App

洛怀
找不到有价值感的理由做一件事,但又觉得这件事确实应该去做,那就找一些没价值感的理由也可以,对理由放宽再放宽,比如我就是闲的没事干,我就是为了装逼,我就是功利,我就是虚荣心作祟,我就是为了让xxx看到,我就是为了向xx证明自己,什么都行,你得有个具体的理由,然后别审判自己的理由,接受它带来的推动。
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很多阻碍,有很多人会审判你,你就先别当自己的绊脚石和判官了。

原文链接找不到有价值感的理由做一件事,但又觉得这件事确实应该去做,那 - 即刻App


第一性原理 - 即刻App

职场第一性原理是价值,而不是努力;
成长第一性原理是反思,而不是经历;
投资第一性原理是风控,而不是高回报;
招聘第一性原理是筛选,而不是培养;
管理第一性原理是激发善意,而不是约束员工;
产品第一性原理是击穿痛点,而不是功能叠加;
定位第一性原理是心智占领,而不是聚焦细分;
利润第一性原理是成本效率,而不是高价暴利;
降本第一性原理是消除浪费,而不是减损品质;
创业第一性原理是解决真痛点,而不是满足私欲望;
战略第一性原理是聚焦关键突破,而不是路径规划;
竞争第一性原理是赢得用户,而不是胜过对手;
增长第一性原理是价值空间,而不是流量堆砌;
组织第一性原理是持续进化,而不是架构流程;
营销第一性原理是缩短决策链路,而不是洗脑说服;
广告第一性原理是信号刺激,而不是创意精美;
品牌第一性原理是构建信任,而不是声量轰炸;
创新第一性原理是范式突破,而不是参数进步;
定价第一性原理是心理账户,而不是成本加成;
供应链第一性原理是保证确定性,而不是追求低价;
领导力第一性原理是创造信念感,而不是有人追随;
服务第一性原理是产生依赖,而不是言听计从。

原文链接第一性原理 mark 一下 职场第一性原理是价值,而不是努 - 即刻App


父范学堂 2512 遇上“护犊子”家长

本文讲述了作者的儿子在户外学校与一个名叫L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故事。起因是L的行为方式非常自我,不遵守规则,导致儿子情绪失控并称呼对方为“dummy”。事后,双方家长及老师进行了沟通,但L的家长拒绝承认孩子存在问题,并认为受到了不公平对待。最终,户外学校决定不接受L入学。此外,文章还提到了春天孩子们采花和儿子学习扬琴的事情。

原文链接父范学堂 2512 遇上“护犊子”家长


也许你还没细想过这个问题,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你。 有 - 即刻App

有的人会讨厌你。
有的人讨厌你的理由是合理的。
有的人讨厌你的理由对他们来说是合理的。
有的人会误解你,但是他们意识不到。
有的人了解了你之后反而会讨厌你。
有的人不愿意接受你和ta之间的差异。
有的人看到你时想起了另一个曾经伤害或者让ta反感的人。
有的人只是想找个人讨厌一下。
有的人看着别人讨厌你,也觉得你显得更加可憎。
有的人看着别人喜欢你,于是心生厌恶。
有的人讨厌背后藏着嫉妒和羡慕,或者好奇和爱慕
有的人讨厌你是因为感觉你能承载得住ta的讨厌。
有的人太孤独了,需要找个人来讨厌,来发生一点连结。
有的人不敢讨厌别人,但是在讨厌你这里获得了第一次自由
有的人隔着网络讨厌你,但并不在乎自己讨厌的是谁
有的人会陷在厌恶里出不来,而你刚好出现在ta面前
有的人会因为一些小细节不合心意而讨厌你整个人
有的人一辈子活在厌恶里,所以对他人很难有别的情感
有的人用厌恶掩饰自己的渴望与失望,孤独与向往
有的人只觉得讨厌别人很好玩
有的人讨厌你是因为没有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做

总之,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讨厌你,但是这些都和你是谁,有多值得被喜欢没有关系。没有人能被所有人喜欢,再美好的人也有可能被讨厌。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,为的是早些和喜欢我们的人相逢,去看美景路上的泥泞不值得你注目太久。

原文链接也许你还没细想过这个问题,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你。 有 - 即刻App


赚钱的逻辑是什么?什么规律或观念使人与人赚的钱产生了巨大差别?

这篇文章讨论了赚钱的逻辑,指出行动、思维和势(即趋势或运气)是决定人们赚取财富差异的关键因素。在势方面,强调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,并以雷军的成功为例说明跟随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更容易成功。思维上,指出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文化背景不同,在工作与创业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异。最后,文章鼓励读者采取实际行动,即使面对失败也不要畏惧,因为只有开始尝试才能找到新的机会。

原文链接赚钱的逻辑是什么?什么规律或观念使人与人赚的钱产生了巨大差别?


专访|周濂:狗智时代,孤独的人

本文是理想的编辑部与周濂进行的一场对谈。周濂在2012年凭借《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》一书进入大众视野,此后一直致力于哲学普及工作。此次对话围绕他的新书《打开: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》展开。讨论内容涉及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性、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哲学命题。周濂强调了“认识你自己”这一哲学命题在AI时代的紧迫性,并表达了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的担忧。他还提到当前社会存在偏见固化、后真相等问题,呼吁人们追求共识和真诚的态度。

原文链接专访|周濂:狗智时代,孤独的人


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,并不是赚很多很多钱 - 即刻App

广屿Ocean

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,并不是赚很多很多钱

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,她现在30出头几年前从伦敦回国,之后就逐渐让自己转变成了自由职业,现在主要在深圳教小朋友英语,而且打算这么一直持续下去

而这个选择让她的时间相对自由,有很多时间花在自己身上,例如在全世界旅行、练习瑜伽、绘画、更重要的是每天睡到自然醒...我说,你这其实已经实质上实现“财富自由”

为啥?

你想想财富自由的实质是什么,其实就是通过实现经济的绝对独立来换取自己不屈就的独立生活

而我认为她之所以实现了“财富自由”,就是因为“财富自由”不止有赚很多很多钱这一个A方案,她实质上达成了财富自由的B方案:自由职业+稳定的现金流

自由职业=相对自由的时间和松弛的生活状态,稳定的现金流=生活的基本保障和心理安全感,你想想看这不就几乎拥有了独立自由的生活了吗?

有人肯定会问,那该怎么保证现金流一直能稳定,技能能不被淘汰一直赚钱?

问的非常好,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技能不被淘汰一直赚钱,所以如果在此之上再加一个保险,这个B方案就很完美了,所以完整的财富自由公式是=自由职业+稳定现金流+利息收益

要有利息收益,就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能一直靠自己的技能赚钱,教英语也是,比如未来可能会被AI或某个硬件取代,那么在这能赚钱10年或20年的时间,最好将赚到的钱花在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上

例如10年攒够100万,这100万用于再投资,获取今后稳定的利息收入(比如我从来不碰个股,只投指数,拿利息收入),而不是用来消费享受,要知道花钱也分为消费和购买资产,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(比如你买车租给别人开就是买资产,但你买车是自己开就是消费)

于是你会发现,赚很多很多钱的“财富自由”A方案只有很少人能实现,而B方案几乎是你只要肯下决心干就有很大几率实现

“笨蛋只盯着财富自由从来没有行动,而智者追求现金流。”

原文链接其实财富自由的真相,并不是赚很多很多钱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 - 即刻App


看到一张很有启发的图片 - 即刻App

看到一张很有启发的图片,建议看见这条朋友圈的朋友,把它刻进你的灵魂。

无论你多努力,还是需要让他转化为被别人看到的机会。无论你上班时候多拼,你需要被领导看见。还是你做个人IP,你给客户交付了多少,都应该被看见。

还是你今天多么努力写文章,做短视频,你的过程也应该被看见。

原文链接看到一张很有启发的图片,建议看见这条朋友圈的朋友,把它刻进你 - 即刻App


昨天这张 twitter 的截图引发了大量的共鸣 - 即刻App

杨远骋Koji

昨天这张 twitter 的截图引发了大量的共鸣,全网四处都在传播,今天看到 @Diiiii 的分享:

1)对大多数人来说,与其在供给端追求“最前沿”、“最先进”,不如踏踏实实专注需求端,专注那些“不变的东西”。

2)将 AI 作为改造世界、造福人类、更好满足需求的工具,这样活起来安全感更强一点,幸福感更高一些。

3)与其整天琢磨各种提示词的技巧,不如琢磨一下自己有哪些还没有得到满意答案的问题。

4)对我来说,一个比较有用的练习,是每天想一个“值得用 ChatGPT Pro/O3 来解决” 的问题 - 其实这并不容易。可能未来的挑战很快就会变成,模型不断精进的能力与人类贫乏的想象力之间的矛盾。

5)能否问出“配得上模型能力”的问题?能否对模型的边界提出更大的挑战?这可能是未来对“创新”的真正定义所在。 101 61

原文链接昨天这张 twitter 的截图引发了大量的共鸣,全网四处都 - 即刻App


刚和潘乱、张宁录了一期AI应用的播客,其实就是这半年内真正跑 - 即刻App

这篇文章讨论了中国AI应用市场的现状,特别提到了腾讯、字节跳动和阿里三家公司旗下的AI产品元宝、豆包和夸克的竞争情况。元宝通过砸钱买量及全系入口流量支持来抢占市场;豆包尝试多种功能以促进主动对话;夸克则围绕搜索需求重构AI应用。文章还探讨了AI产品形态的演变,指出“框”与“流”的交互模式之争,并分析了大厂在AI投入上的策略选择。最后,文章强调了AI技术的发展迅速,任何判断的有效期都很短暂。

原文链接刚和潘乱、张宁录了一期AI应用的播客,其实就是这半年内真正跑 - 即刻App


斯坦福狂鸭症 - 即刻App

小野酱大漂亮

前美国作家威廉·德雷塞维奇(WilliamDeresiewicz)在其著作《优秀的绵羊》(ExcellentSheep)中提到了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,“斯坦福狂鸭症”(StanfordDuckSyndrome)。“想象一下,一只悠闲的鸭子在湖面上逍遥自在地漂过,水面上的平静掩盖了水面下鸭掌的疯狂拨动。

我甚至觉得我活到目前的人生,都复现这种“狂鸭症”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剧。

原文链接美国作家威廉·德雷塞维奇(William Deresiewi - 即刻App


Public discussion

足迹